三哈网

三哈网

 > 百科

 > 健康

 > 怎样早早预防卵巢早衰?

怎样早早预防卵巢早衰?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4-28 03:30:44

一)怎样早早预防卵巢早衰?

  怎样早早预防卵巢早衰呢?现如今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不断攀升,很多女性无暇顾及身体健康,只有等到初现倪端之时才有多察觉。而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卵巢功能减退现象使得女性提前进入黄脸婆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卵巢早衰呢?怎样早早预防卵巢早衰呢?

  俗话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卵巢早衰症状以及原因,才能更好的预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女性卵巢早衰的5症状及早衰原因。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有规律月经的女性,曾有过自然周期,在40岁以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下降,从而出现卵巢萎缩性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如子宫萎缩、阴道皱襞消失、外阴萎缩等)。通常伴有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正常女性卵巢功能在45岁至50岁左右时才开始衰退,如果在40岁以前就出现衰退迹象,医学上称之为卵巢功能早衰。这样的女性常伴有闭经或少经。

  卵巢早衰症状

  1、眼睛干涩。眼睛干涩往往被误为用眼过度。其实,当卵巢早衰时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这是因为当女性因为老化而导致卵巢功能逐渐退化的时候,其体内的激素会分泌不足,因而出现眼睛干涩、肌肤干燥衰老、性欲低下、月经不正常、更年期提前、失眠、烦躁忧虑、情绪波动、异常潮热、心情好坏摇摆不定的改变及失去自信等。

  2、性腺未发育者,原发闭经,性腺发育不全者初潮延迟或月经不规则,痛经。

  3、性腺发育继发不孕,数年后月经逐渐稀少直到闭经。

  4、有排卵者,典型的POF有潮热,性腺功能减退表现,如盗汗,便秘,脱发,阴道干燥,性交痛、性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低下,泌尿系感染,体重增加,焦虑,多疑等。

  5、乳房萎缩下垂,皮肤松弛粗糙,紧张,多梦,多疑,心悸,骨质疏松,关节痛,生殖器官炎症,子宫下垂,尿失禁,便秘,痘痘,色斑。

  女性卵巢早衰的8大原因

  一、免疫因素。多数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等可合并卵巢早衰。

  二、医源性卵巢早衰。40岁以前切除双侧或一侧卵巢可造成卵巢等组织功能减退导致卵巢早衰。

  三、特发性卵巢早衰。是一种无明确致病因素的继发性闭经,是卵巢早衰的最重要类型。多在生育年龄发病,临床上出现渐进性或进行性月经稀少,然后闭经并伴有潮热、烦躁等更年期症状,内外生殖器官呈萎缩状态。

  四、感染。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可引起卵巢炎症或免疫性卵巢损害导致卵巢早衰。

  五、现代人不孕不育率提升,一些女性被迫用促排卵的方法提升怀孕的几率,但这个做法如果过度的话,对卵巢的杀伤力是很大的。

  六、过度的减肥,导致体内脂肪急剧降低,当脂肪比率过低时就会影响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导致雌激素成不足,雌激素减少又会引起月经紊乱,甚至出现闭经,而非正常闭经又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容易造成卵巢功能早衰。

  七、现代的女性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由于精神压力过大,长此以往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调节,以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雌激素的分泌减少,使更年期提前到来。

  八、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卵巢早衰,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干扰正常的月经而导致月经紊乱。

二)怎样早早发现宝宝的听力有问题?

  宝宝的听力如果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观察他平常的一些表现来做初步判断,如果孩子有下面的行为,你要引起注意,最好带他去咨询医生:

  叫他不答应或对声音的反应不敏感

  不同年龄的宝宝,对声音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小宝宝会做出惊跳、眨眼、转头等反应。如果你发现宝宝对声音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敏感,睡觉时特别安静,或大一些的孩子和你对话时老说“你大点儿声”,“你再说一遍”,都要引起重视。

  说话晚,吐字不清

  大部分孩子的言语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宝宝与同龄宝宝相比,有明显的言语发育迟缓或吐字不清,别忘记查查他的听力。

  经常抓耳,挠耳

  宝宝经常抓耳、挠耳或打耳后的头部,是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听不见,或外耳有耳聍,中耳有积液,孩子感到不舒服。这种现象也要引起注意。

  老爱摔跤

  如果发现宝宝常常无缘无故地摔跤,要到耳鼻喉科检查一下耳朵。因为内耳畸形、美尼尔病等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听力下降,并伴有眩晕,而 3 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告诉大人他感到眩晕,所以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经常说“耳朵响”

  ?

  耳朵响在医学上称为耳鸣,很大一部分人有耳鸣,都会伴有或多或少的听力下降,而中耳炎、耳毒性药物中毒等都会引起耳鸣。所以,当孩子告诉你他耳朵响时,要及时带他去检查。

  ?

  ?

三)怎么坐久了腰疼怎么回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三哈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邮箱:
滇ICP备202300577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