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网

三哈网

 > 百科

 > 健康

 > 快乐降糖,走出饮食误区

快乐降糖,走出饮食误区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4-27 22:09:52

①快乐降糖,走出饮食误区

  当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常会得到医师或营养师医嘱:控制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基本的措施,治疗的目的是在保证机体正常生理需要、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饮食,改善整体的健康水平。但实际操作中,患者及家属,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目的不甚明确,常常走入误区。

  误区1:主食含糖,吃得越少越好

  糖尿病患者普遍认为主食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不少患者控制主食摄入。主食真的越少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它违背了均衡饮食的原理。糖是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是人体每天的生活保障,若少吃到不能提供机体正常代谢的情况下,将导致体内糖不足,此时,机体只有调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总热量摄入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易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

  误区2:肉类不含糖,多吃无妨

  肉类不含糖,多吃无妨。持这种观点的人,常见于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是些工作较忙、应酬较多的患者,经常参加各种饭局,进食较多肉食后,并未出现较高的血糖,因而产生这种误区。肉虽然含糖很少,但肉和脂肪的代谢也要依靠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多吃肉同样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主要膳食因素。美国有学者提出:糖尿病的恶化不是因血糖超标而是血脂过高,因为糖和脂肪都是碳氢化合物,在体内可以互相转化。

  误区3:水果含糖,不能吃

  一些患者以为水果含有糖分就不敢吃。其实,水果里所含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对人体是有益处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每天可以吃两次水果,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的两餐之间,水果的量要控制在苹果、梨、桃每次吃1/8个,橘子每次吃3-5瓣,香蕉每次吃半个,西瓜每次吃半叶,每次只能吃一种水果。

  误区4: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里面含有一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有利于降糖降脂,很多“糖友”因此只吃粗杂粮,不敢吃细粮。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起来吃。合理营养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有利有弊。比如,可以食用由“玉米+大麦面”组成的二合面或“玉米+大麦面+荞麦面”组成的三合面做的面条和馒头。

  误区5:为了少饮少尿,人为控制饮水

  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与多饮是一种因果关系。多尿是多饮的原因,多饮是多尿的结果。一些患者因为发病初期有多饮、多尿的症状,就限制饮水。其实,因为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时带走了大量水分,所以感到口渴就应喝水,不可加以限制,否则可能会引起脱水等情况发生。糖尿病患者多饮水,实际是对体内失水的补充,而且还有改善血运、促进循环、增加代谢及消除酮体等作用,是对人体失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还应适当多饮水。因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刺激下丘脑的渴感中枢而致口渴,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使患者不再口渴。如果限制饮水,这样可能造成血液浓缩,血液中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此外脱水还会损坏神经系统,对病情非常不利。控制多尿,要从控制高血糖入手,而不能控制饮水。

  误区6:甜食不可多食,吃咸没有关系

  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只要不吃甜食就行,吃咸的东西没关系。临床上,糖尿病有五期之分,通常发现糖尿病并发肾病是在第三期以后,可以观察到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已经增高,并且还带有高血压之症,而为了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那糖尿病在三到五期时,患者要严格掌握限盐的标准。如果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强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7: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放心吃

  有的患者认为某些公司卖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放心地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像“无糖月饼、饼干”之类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葡萄糖,但跟馒头是一样的,是由淀粉构成的,吃进去后会转化成葡萄糖,这样的食品不是不可以吃,正确的做法是将它们跟馒头等主食同等对待,每天进食一定的量,少吃一两馒头就可以换成吃一两“无糖饼干”。

  误区8:吃南瓜可以降血糖

  “吃南瓜可以降血糖”,这一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导致许多糖尿病患者将南瓜视为每餐必备食物,甚至当药吃,以为吃得越多血糖降得越快。其实,南瓜不是药物,是不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的,而且大量食用后还会升高血糖。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隔一周以上可以吃一次,而且量一定要少,一次不要超过3两。

  误区9:木糖醇可以放心吃

  木糖醇被誉为糖尿病患者的“安全糖”。糖尿病患者虽然可以选择木糖醇作为调味品,但也不可以无限制地食用。木糖醇和葡萄糖、蔗糖一样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木糖醇在代谢初始,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加,但在代谢后期,就需要胰岛素的促进。因此,木糖醇不能纠正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的状况,也不能降低血糖、尿糖、改善临床症状。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

  误区10:吃着降糖药,不需饮食控制了

  有些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已经吃上降糖药,饮食上就可以放开了吃。其实超量饮食会引起餐后血糖急剧升高,给本已脆弱的胰岛功能添加更多负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不控制饮食而单靠药物,或想多服些降糖药以抵消多进食,这是非常错误的。选择药物治疗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也要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整体血糖控制,而且比空腹血糖更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控制好餐后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有益。

②每天1万步 快乐轻松瘦身 1/2

  周末在公园里、野外羊肠小路、小区绿化区等地,总能看到一些年轻人双手持手杖、谈笑风生地快速从身边走过,这就是最新流行的健走运动了,健身教练刘阳提出,每天健走1万步以上,只要持之以恒,减肥10公斤不是问题。平时没时间外出健走的人,可在小区内进行,到了周末,最好到环境好、场地宽敞的地方去锻炼。

  突出功效健走有助全身塑型

  通常情况下,如果想瘦身,必须长期坚持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而走路就能“走掉脂肪”会让更多忙碌的上班族增加瘦身的兴趣和信心。

  健走运动中使用的手杖可有多种用途,两手一前一后推动健走杖的时候,会运动到上半身,对于强化背部和腹部肌肉、锻炼腿部和手臂很有帮助,同时可促进心肺功能,身体的新陈代谢,与正常走路只用到双腿有完全不同的体会。

  健走没有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并且锻炼效果可以高出30%-40%,又弥补了定时、定地的锻炼模式带来的不便。

  动作要点双臂要主动甩动

  刘阳介绍说,健走步伐要大,跨步时脚跟先着地,再依次让脚底、脚趾着地,然后脚趾用力蹬离地面,膝盖应微弯;健走时要抬头挺胸,要主动摆动双臂使下臂呈约90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前行的时候,利用手杖触地的反弹力推动身体向前。配合缓而深的呼吸,大步快速前进。运动后表现为大汗淋漓,体表温度升高,迅速进入到减脂状态。

③男人什么时候最快乐?

  男人,在多数时间里是相当严肃而且不苟言笑的。责任感和生活压力,让许多男人早已忘了甜美的笑容如何流露。男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间其实很短暂,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男人在什么时候最快乐。

  一、男人得到女人时最快乐

  蓄谋已久的目的终于达成,男人此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恐怕最多只能发出傻笑了。这个时候的男人是最轻松,也最有幽默感的。

  二、男人打牌摸到好牌时最快乐

  男人天性爱赌,犹如女人天性爱美。牌桌上的男人,赤子之心昭然若揭,去伪装,显性情,勤思考,真快乐。牌桌上的男人,黑色幽默,妙语如珠,锦心秀口,瑕不掩瑜。许多妙句都在牌桌上偶成,男人摸到好牌时更是兴奋得话语连连。

  三、男人看周星驰电影时最快乐

  周星驰的电影里净是些浑浑噩噩的小人物,周星驰的看客也多为庸常的小男人,但他们的快乐是实在的。周星驰同志对待大众态度和素质足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学习半年的。小男人太规矩,而现实又太操蛋,何以解忧,唯有周某。

  四、男人沉溺于虚妄的高尚情绪时最快乐

  人如果瞬间感悟高尚,那么也会引发快乐的情绪。比如:公交车上的让座,路旁拾遗交还失主等等,那一刻的真情流露所获得的瞬间满足感,也是非常快乐的。

  五、男人打架得胜时最快乐

  男人好斗的天性让他们整天吹胡子瞪眼,虽然工作的压力让他们将愤怒和恼怒深埋于心。在一场近身肉搏中获得先手仍然可以令一个正常男人的肾上腺激素急剧分泌,因此也让他们有获得胜利的满足感。

  六、男人知道自己快乐时最快乐

  因为快乐,所以快乐。一个偶然的四目相对,一次不经意的触碰,都让男人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情去面对挑战和困难,快乐将时常伴随左右。

④老人快乐的秘诀!

  人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当面对离休、退休这一关口时,懂得自我调节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而不太会自我调节的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精神心理科范学胜教授说: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记忆力与感知功能的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导致老年人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嫉妒、任性、固执、爱猜忌、好发牢骚及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形成所谓的抑郁型、冲动型或猜疑型等类性格。

  身体的衰老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动作笨拙不协调,容易疲劳和易发生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焦虑、忧伤与失望等情绪。

  面对生理、心理的各种不如意,老年人尤其要重视心态的调整,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尽量做到随遇而安、心胸开阔。

  随遇而安的想法即能使自己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例如:遇上别人级别高、条件好、待遇优厚时不眼热;遇上喜争风吃醋、爱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宽容、谦让;遇上看不惯的事儿能不生真气。只有这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能笑口常开。

  编辑力荐:

  京剧大师的养生秘诀

  百岁老太的长寿四奇

  7位百岁寿星大谈自己长寿经

  给老人防衰老全方位呵护

⑤上班族六成以上不快乐 员工们渴望公正公开

  一项有关倡导“快乐工作”的调查表明62.28%职场人工作着但“不快乐”。经百位业内专家的投票推举,《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20家入围企业日前正式出炉。

  在这份榜单中既有世界500强企业诺基亚、沃尔玛、惠普、甲骨文、爱立信、三星、佳能等外资企业榜上有名,本土老牌知名企业联想、海尔、万科、李宁等,网络新贵阿里巴巴、百度等也顺利入围。

  入围企业将接受专业机构的内部员工调查。其中10家企业员工“快乐工作”指数高的企业将在12月29日举行的现场发布晚会上获得“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称号。同时,20家入围企业名单将在网上公布,供网民发表意见。由央视经济频道《绝对挑战》和智联招聘联合打造的这项调查,从10月19日正式启动,主办方委托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作为本次调查的执行机构。

  五分之一职场人想换工作

  “快乐工作”是此次调查活动所倡导的主题。12月2日,上海大众、联想集团、爱立信、星巴克、思科、搜狐、腾讯、TOM等全国十大城市的数10家积极响应了“快乐工作”的倡导,有些企业为员工策划了特殊的“快乐工作日”。那现在职场人的工作“快乐”吗?他们享受着工作的“快乐”吗?为此,智联招聘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了“快乐工作PK台”的网上调查,以期更为全面展示目前职场人的工作状态。

  在历时1个月的快乐指数调查中,有37.72%的网友选择了“总的来说是快乐的”,有41.64%的网友表示“不快乐的时候多”,还有20.64%的网友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总体来说,不快乐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2.28%,职场人的快乐指数令人担忧。在关于“你现在工作的快乐吗?”这一核心问题调查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为代表的东部城市的快乐指数远远低于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看来经济收入并不能决定幸福指数。而根据调查,“工作是否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否有发展的机会”、“公司气氛是否友好有人情味”是职场人最为看重的三大快乐因子。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这话用在职场似乎也很有道理。往往在职场上,一个公司外的人看着那份工作羡慕不已,真正进去的却觉得谁的公司都比自己的好,而大部分从业者对于目前工作的态度尽管不满但也就忍着凑合过下去了。在“你认为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怎么样”的调查中,表示“不是我理想的工作,但我能够做好”的占了43.36%,接近半数。可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对于工作的新鲜感逐渐流失,很难再提起十二分的兴趣了,但是真正放弃再换个新的工作却割舍不下。

  认为“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希望换一个岗位”的选择者也占了25.82%,看来真正要冲破围城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呀。这也似乎预示着工作“不快乐”的因子充斥了我们的职场,改善职场人眼前的工作状态迫在眉睫。

  员工渴望培训完善激励公平

  在关于对公司未来的信心调查中,有29.73%的人选择了很有信心,有40.45%的人选择了有一点信心,两项相加对于公司有信心的占了70%强,远远高于“没希望,活着就不错了”的16.91%和“不清楚”的12.91%。职员只要对自己的公司还有信心,就一定愿意与公司共同发展,所以大部分的公司只要不断给员工注入快乐的因素,让员工感受到“快乐”的存在,就能够激发出员工最大的潜能,与员工实现双赢。

  “公司哪些政策让你最满意”?在“公平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创新的开放精神”、“透明公开的晋升制度”、“通畅的交流渠道”和“及时全面的培训发展制度”五个选项中,“及时全面的培训发展制度”和“公平合理的激励政策”分别以24.27%和24.09%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而“挣钱多少”仅以9.82%位居倒数第三位。

  “如果您的合同快到期了,公司需要和您续签劳动合同,您希望是多久?”调查中,选择一年的占了56.55%,选择两年的占了24.82%,选择5年的只占9.27%,而选择5年以上和终身的更是只占了4.91%和4.45%。可见,在这个人才高度流动的社会,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未来统统交给别人,自由流动、双向选择为职场人创造的机会大于风险,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职场人的认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三哈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邮箱:
滇ICP备202300577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