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网

三哈网

 > 百科

 > 健康

 > 正确认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正确认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4-27 19:18:20

1:正确认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必需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各种代谢的基础,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微量元素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儿童生理功能改变或发生疾病。

  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作用,缺乏则引起相应疾病。例如,铁是构成血红旦白的基础,缺铁可引缺铁性贫血,且容易并发感染,严重者伴有神经系统发育及行为异常;锌影响氨基酸代谢及旦白质合成,缺锌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还影响儿童骨骼发育,锌还构成味觉素,缺锌时常见味觉减退、厌食、异食癖;铜在体内主要与白旦白及铜蓝旦白结合,是体内许多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铜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发感染性疾病;碘在体内的作用通过甲状腺素的功能而表现出来,环境中缺碘则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素的缺乏对幼儿脑发育及智能发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硒参与构成体内一些旦白酶,还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抗衰老、抗癌作用,缺硒可出现克山病、大肯节病;钼存在于人体重要的酶黄嘌呤氧化酶中,缺钼引起尿酸代谢障碍,此外,钼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钴可促进锌的吸收,肝脏中的钴大部分以维生素B12的形式存在,维生素B12的缺乏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氟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适量的氟对维持机体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及骨骼钙化,保证牙齿、骨骼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坐骨神经痛

  一、坐骨神经痛是症状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病

  今日门诊一患者,进门就说自己是坐骨神经痛,而做完体格检查其表现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给他开了CT单,还很诧异,说自己就是坐骨神经痛,可能觉得我开单子有浪费医疗资源之嫌。而这种反应也实属正常。然而,在医生看来,“坐骨神经痛”同“头痛”样,是个症状。正如曹操的头痛,他个人可能认为是伤风感冒导致的偏头痛,当华佗认为是脑瘤给他开颅手术以为是谋杀他。

  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也很多(下面有详述)。

  所以不要把坐骨神经痛当成一个病去理解,而一个医生如果在病历上面下这个诊断也是不严谨规范的。

  二、坐骨神经痛不是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的,椎间盘突出症也不是一定就有坐骨神经痛。

  许多医药说明书、广告或科普读物,将坐骨神经痛作为一种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等病相提并论。我们骨科专业人员认为:这不但不严谨,还会对患者产生误导,因而有必要为它“正名”。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一根神经,从脊髓腰段的神经根发出,由臀部的梨状肌下方穿出,分布于大腿后方以及小腿、足部,指挥肌肉运动,传导皮肤感觉。正常人左右两侧各有一根。人体五个腰椎中,以下面的第四、五腰椎负担最重,活动度最大,容易发生退变老化。长期劳损或突然扭伤,可使腰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坐骨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以至粘连等病理变化。突出的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向大腿后方放射,直到小腿和足部,有时还有麻木,咳嗽时加重。这种症状就是坐骨神经痛。它如同发热一样,只是一种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病理变化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正如引起发热的原因是感冒、肺炎或脑膜炎等等一样。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虽多,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且多为第4~5腰椎间盘或第5腰椎~骶骨间的椎间盘突出。因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坐骨神经痛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门诊,我们发现:除了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以外,还有不少疾病也可以引起这种症状。比较常见的有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梨状肌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和腰椎管肿瘤等等。但有些时候,有些医院、非骨科专业的医师对于有坐骨神经痛症状的患者,匆匆下一个“坐骨神经痛”的诊断后就盲目对症治疗,而不去追究深层的病理原因来对因治疗,其实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病人到医院就诊骨科时,骨科医师应该亲手为病人作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助以X线片、CT、MRI(核磁共振)等,对病情作出合理的病理学诊断,才能做到对因治疗,真正消除患者痛苦。

  需要指出的是: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见得一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人体共有五个腰椎,与此相对应,有五对腰神经根,部分第4腰神经根、第5腰神经根与第1、2、3骶神经根组成坐骨神经,而第2、3神经根和第4腰神经部分纤维,只参与组成分布于大腿前方的股神经,不参加坐骨神经组成,因而第1~2或第2~3或第3~4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引起股神经受压迫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抬腿无力,大腿前方或内侧皮肤感觉迟钝;还有些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病人,并无坐骨神经痛。有的发病早期或整个发病过程可能仅表现为腰痛,还有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路,就觉得下肢酸胀无力,必须休息或弯腰下蹲一会儿才能继续行走;有的病人仅感到肢体发凉;个别严重的出现瘫痪,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

  治疗

  一、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

  西药: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中药:外用贴剂,如立正消痛贴等纯中药外敷药对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4、其它针灸疗法: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坐骨神经痛运动疗法

  坐骨神经痛多发于单侧 ,夜间加重 ,咳嗽、大便时加重。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经炎症病变引起 ;继发性的则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腰和臀部的软组织损伤以及盆腔、椎管内病变引起。患者除避免着凉外 ,适当加强腰腿部功能锻炼 ,会获得良好效果。

  一、左右摆腿。

  站立位 ,双手扶墙 ,轮流向左右方向摆腿 ,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二、交替直腿上抬运动。

  仰卧位 ,轮流将在、右腿伸直后抬起 ,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抬举角度。

  三、踏自行车运动。

  仰卧位 ,两下肢像骑车般轮番踩踏 ,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四、正坐举腿。

  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 ,直膝 ,脚跟着地 ,手握凳边 ,抬腿过脐 ,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 ,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五、平坐推腿。

  坐位,足跟着地 ,足尖跷起 ,两手平放大腿上 ,随即向前弯腰 ,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 ,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蹲跳。

  双手扶凳 ,左腿屈膝下蹲 ,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 ,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坐骨神经痛的预防常识:

  许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有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因此,当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进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诊治,预后通常是好的。

  坐骨神经痛急性期的处理:

  1、应针对病因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泼尼送龙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3:正确认识孕期5大生理讯息

  为了孕育腹中胎儿,准妈咪会出现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生理变化,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过,怀孕期间的生理症状也可能会是疾病征兆,准妈咪不可不慎。为了让准妈咪更了解身体所发出的生理讯息,到底代表的是安全或危险,本文将介绍孕期10大生理讯息,提供准妈咪做为自我判断的参考。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相当常见的怀孕症状,大约5~6周就会开始出现,主要原因是胎盘绒毛激素的大量增加,再加上个人特有体质所导致;此外,有些准妈咪也可能因为孕期适应不良,心理压力过大而引发恶心、呕吐的情形。准妈咪如果出现严重的呕吐情形,甚至喝饮料也会吐,有可能是妊娠剧吐症,应该立刻就医。三军总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黄贵帅表示,怀孕末期若仍然恶心、呕吐得很厉害,还伴随头痛、血压升高的情形,也有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的征兆,须特别注意。频尿怀孕12周以前,子宫仍位在骨盆腔内,此时子宫会随着周数增加而慢慢变大,向前压迫膀胱,造成频尿的情形。怀孕中期以后,因为子宫已经离开骨盆腔到达腹腔,频尿问题自然就会改善。到了怀孕后期(大约37周),由于胎头慢慢下降,子宫又重回骨盆腔而压迫到膀胱,此时频尿也会再度出现。大多数准妈咪都会出现频尿,只是严重程度不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还合并解尿灼热、解尿疼痛、尿急得无法忍受、发烧等现象,可能是膀胱受到感染引起发炎,此时须尽快就医进行药物治疗,才不会延伸到肾脏,造成更严重的急性肾脏发炎问题或败血症。抽筋胎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钙,若是准妈咪的钙质摄取量不足,就可能发生钙离子不平衡的情形,造成抽筋,所以,怀孕期间应注重钙质的补充,尤其在20周以后,要多摄取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像是起司、小鱼干、海带、芝麻等。此外,身体某些部位受到压迫也会引起抽筋,准妈咪应该注意姿势要正确。抽筋是孕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台北市立万芳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苏鸿文表示,抽筋特别在中、后期最容易出现,但是若准妈咪发生全身性的大抽筋,甚至昏迷,则可能需要怀疑是否为重度妊娠毒血症。眩晕由于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在中期以后(约20周以后),准妈咪的血压会较正常人来得低,因此容易会造成眩晕的产生。此外,荷尔蒙的改变会使准妈咪全身的血管出现收缩或扩张的变化,且因为母体必须供给血液给腹中胎儿,大部分的血液会集中在下半身,所以,准妈咪如果久站,就会觉得脑部的血液不够,产生眩晕的感觉。黄贵帅医师提醒准妈咪们,怀孕期间如果需要变换姿势或位置时,应尽量放慢速度;且最好不要长时间站立,建议每隔30分钟就坐下休息。怀孕期间由于体液代谢及荷尔蒙分泌的改变,确实会加重某些耳科疾病的症状,因此,如果准妈咪发生眩晕的机率相当频繁,或是短暂休息后大多无法获得改善,建议最好还是到耳鼻喉科检查为宜。腹痛准妈咪在孕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腹胀、腹部紧绷的不适感,这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怀孕早期,由于子宫渐渐增大,腹部周围的韧带会受到拉扯,使腹部产生抽痛感,尤其是两侧腹股沟部分。到了怀孕中期,子宫已经离开骨盆腔,腹痛的情形也会改善许多。准妈咪怀孕满七个月之后,因为逐渐接近临盆,子宫收缩的情形愈来愈常见,此时腹痛又会变得比较频繁,也就是所谓的假性阵痛。许多准妈咪会担心无法辨别假性阵痛及产兆,一般来说,产兆的疼痛感比较有规则,还会伴随下背部疼痛、腰酸等症状。准妈咪出现腹痛的情形时,最好能卧床休息、放松心情,不舒服的现象就可渐渐改善。苏鸿文医师指出,如果准妈咪腹痛的情形一直持续,且疼痛感愈来愈严重,就需要提高警觉,怀疑是否为其它原因所造成,必要时应该主动就医检查。另外,就整个怀孕过程来看,在中期较不容易有腹痛问题,但是相对地,准妈咪在此时一旦发生腹痛,很可能就是出现异常,像是子宫异常收缩、胎盘早期剥离等,应该立刻就医诊治。

4: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由于中国医学心理学的起步较晚,在社会上进行的宣传教育少之又少,多数人一听说某人有心理问题或要到心理门诊就诊,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其实这种想法是心理科普知识缺乏的反映,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心理问题是指焦虑、忧郁、恐惧、强迫、幻想等心理功能紊乱等一类心理疾病 ,不同与精神病,和感冒发烧等其他内科疾病一样是可以治愈的。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1、 心情方面非常压抑,整天无精打采愁眉不展,伤心落泪;

  2、对以前很喜欢的活动均丧失的兴趣,或不愿意见人 ;

  3、感到疲乏无力,做事力不从心,甚至懒于梳理,懒的说话。

  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当你或你周围的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到医院心理科就诊:

  1、注意力难以集中,办事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

  2、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3、失眠早醒多梦 ;

  4、自责内疚,感觉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对不起家人,甚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当你在医院其他科接受治疗时出现以下情况,也需到心理科会诊:

  1、腹胀或腹泻、厌食、恶心,以及胃痛等消化道症状,在消化科经正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或经正规治疗 效果不佳;

  2、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无法用消化科的疾病进行解释;

  3、莫明的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在心内科诊治,未发现异常的检查结果或者治疗效果欠佳时;

  4、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出现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5、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找不到起源的腰痛、肢痛,甚至感到“大脑发慌”或“腿足发慌 ,在神经科、骨科等反复检查,均未见异常,或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6、您可能本身患有一些躯体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情绪不好、烦躁不安、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三哈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邮箱:
滇ICP备202300577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