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网

三哈网

 > 百科

 > 保健

 > 夫妻依恋可治愈心灵创伤

夫妻依恋可治愈心灵创伤

保健 更新时间:2024-04-28 07:37:28

1)夫妻依恋可治愈心灵创伤

  在夫妻关系中,以下情景似乎司空见惯:

  夫妻俩相对而坐。

  妻子告诉老公:邻家男人换了新工作,又买了一辆新车。正在看报纸的丈夫“嗯”了一声,抬眼看了看妻子,没说话。妻子接着说:你觉得我们是不是也该买辆新车了?丈夫又“嗯”了一声,但没再抬眼,而是继续看报纸。

  这时,妻子心想:如果有了新车,能让邻居们看到我家的经济实力,可他虽然努力工作,却并不爱我了,对我的话毫无反应――如果爱我,他不会这样表现的。

  与此同时,背身看报纸的丈夫心里也在说:她一点也不理解我,只会提出更多的物质要求。这么想着,丈夫背过身去。

  这下可惹怒了妻子,她大声地指责丈夫:你根本就不爱我!

  丈夫备感伤害,摔门离去。妻子伤心地哭喊着跟出门去。

  于是,形成了妻子在后面追,丈夫在前面跑的镜头,直到妻子追累了不想再追提出离婚,丈夫才猛然觉得事关重大,需要寻求帮助。

  在夫妻情绪聚焦家庭治疗工作坊,Furrow教授向大家呈现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案例。

  JamesFurrow教授是美国加州Fuller心理学研究生院婚姻与家庭治疗系主任,他是情绪聚焦家庭治疗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该流派在美国和加拿大最重要的培训师之一。

  夫妻情绪聚焦家庭治疗(EmotionallyFocusedCoupleTherapyt简称EF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目标是帮助疏远或冲突的夫妻或亲子建立新的情感连结,进而共同解决婚姻或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该流派认为,情感的疏离与断层是婚姻与家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重建情感连结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一旦重新建立连接,双方将会有意愿进行沟通、了解和尊重,进而共同协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绪聚焦的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呈现以往,即让当事人看到双方恶性循环的模式;二是重构互动,即让前胸对后脑勺的两人转向彼此,面对面表达内心潜在真实的感受,看到所有好的情感,从而解决问题;三是巩固重新构建的互动模式,使夫妻二人共同面对生活。

  为什么情绪聚焦的治疗以夫妻之间能够面对面,继而共同面对生活为治疗目标呢?

  Furrow教授讲了一个古老的亚洲故事。很久以前,人类确信自己生活在长长的隧道里,暗无天日,活着就是要面对生活中的巨龙,即各种困难险阻。生活得怎样,取决于如何面对那条巨龙。是独自面对,还是寻找一个伴侣共同面对,都需要生活的智慧。很多人都想找心仪的伴侣,有时候甚至把自己的伴侣当成了那条巨龙,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配偶就是与你一起面对困苦最有力的人,所以,情绪聚焦家庭治疗就是要帮助这些曾经亲密,却后来疏离的爱人,走到一起来重新面对。

  原生情绪与次生情绪

  为什么我们的亲密关系,总是陷入一个逃一个追的恶性循环而不自知呢?

  因为当事双方都被对方表象的情绪激惹了,控制了,不知此情绪下面掩藏的真实需求。

  例如,那个指责丈夫“你根本不爱我”的妻子心里担忧的是“你还关心我吗”,那个被指责的男人内心想要的是“你能不能尊重我一点?理解我努力工作就是对你的爱”,可他没想到,他的背身与摔门离去,都是在拉大与妻子的距离,加剧她的担忧,使得她做出一系列更强烈的反应。如放大音量、加速追赶。反过来,她的强烈行为导致的是他进一步的疏远。事实上,她真正要谈的并非真是那辆新车的事,或说那辆新车对他们未必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还能亲密如故。

  EFT的创始人格林伯格(Greenberg)提出了“情绪类型”的概念。因为情绪既有生物学的,也受文化的限定与影响,所以要区别原生情绪、次生情绪。原生情绪是指适应性情绪,即使机体要适应与自身需求和追求目标相关的、对自己有意义的外界。次生情绪是指反应性情绪,它经常是有问题的,因是遭受挫折而引起的防御和攻击,从而使原生情绪被掩盖或指向相反,因而失效。准确判断原生情绪和次生情绪很有必要。比如恐惧,成人会用愤怒来掩盖恐惧(原生情绪),而孩子因无力表现愤怒,只会用恐惧(次生情绪)来表现。

  很多夫妻之所以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彼此之间没在原生情绪上做沟通,而是在次生情绪上做了以牙还牙的反应。例如,逃跑丈夫的不予理睬,让妻子感到被拒绝的挫折。对此,她有了一个反应性的情绪即愤怒,所以指责。事实上,愤怒下面掩盖的原生情绪是悲伤,悲伤下面是恐惧――她害怕与丈夫的关系变得如此的“不可连结”,亲密不再。

  就这对夫妻来说,对他们的治疗就是要让丈夫知道妻子的恐惧,让妻子知道丈夫对她的依恋,不然,他不会在她提出离婚后来寻求治疗师的帮助。他对妻子的依恋,能让妻子感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这会平复她对失去亲密感的恐惧。

  亮出生命中最温柔的部分:依恋

  之后,丈夫表现出了对妻子的依恋,使他们的关系出现了转机,即让妻子看到了他内心最温柔的部分。这涉及EFT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认为,人在婴儿时期与养育人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带入到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如人际关系分为四种模式:安全型、焦虑型、逃避型、混合型。后三种是需要帮助和治疗的。夫妻间对可连接和安全关系的需要,在EFT看来是一种健康功能。对婴儿依恋的研究也表明,依恋关系是从他人那里获得安全与自信的一种本能。

  EFT认为,依恋对象的“易于接近”和“回应”对个人安全感是必需的,所以,婚姻治疗中最关键的是信任、安全和依赖的问题。婚姻危机,总的来看就是这种依恋不能给夫妻一方或双方提供安全的基础。安全感、保护和亲密等基本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产生焦虑,为对付焦虑付出很多努力。

  也就是说,夫妻间缺乏协调的感情互动。这里的协调与互动,意味着在与伴侣相处时,能够时时体验那些最敏感的时刻,能够感受对方和给予对方。就像一个婴儿喊“妈妈”,妈妈笑了一样;或是一方因害怕而退缩时,另一方反应出了怜悯与温柔一样。

  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习与修炼,更需要了解对方。很多在亲密关系中“不好接近”的那一方,都多少缘于小时候的孤独无援,或曾经的创伤。

  她有一个新故事可讲

  有一位太太将与先生共同参加一个社交活动。买件合适的新衣服早在计划中,可她一拖再拖,迟迟没付诸行动。临了,先生说,今天就去买。谁知太太一听就哭了――她深感害怕。经过耐心询问,先生才明白,原来,她在七八岁时父母离婚,她判给了母亲,姐姐判给了父亲。有一次,她与姐姐跟父亲一块儿去商店卖衣服,很高兴地看到父亲买了三件漂亮的衣裙,结账时,她看到店员分别包装好了,想着其中肯定有自己的一份,只是不知父亲会给她哪一件,她满怀期待。结果,当父亲从店员手中接过包装袋时却对她说:“如果你想要新衣服,只能让你妈给你买!”

  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好像发生的情形就在昨天。

  先生听后拥抱了太太,说,来吧,让我跟你一块去买衣服,就去你小时候去过的那家店。

  进了那家店,先生让她挑了三件衣服,她很高兴地做了。当店员把三件新衣一块儿包好递给她时,先生对店员说且慢,请你分别包装,由我来给她。店员把新衣一件一件地展开了重新包好递给了先生。先生接过三件新衣郑重地递给了太太:“以你父亲的名义送给你。”

  这位先生相信,当太太走出这家店时,她会有一个新的故事可讲。故事的女主角还会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我是一个可爱的人,值得拥有漂亮的衣服,我的父亲没告诉我这个,但丈夫告诉了我。

  健康的依恋具有治愈的力量,智慧的相爱会给予另一半新生。

2)心灵创伤是因负面情绪的延续

  我们总是会对某些特别的事件,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容易愤怒,爱发脾气。我们往往认为,是这种事最可恶,或是客观原因出了问题,却不知道―――我们的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灵创伤的延续

  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恼怒?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会让我们特别愤怒或伤心,尽管别人反应似乎没这么强烈,或者事后我们自己也会明白,这件事本身并不那么严重。

  一位朋友和老公逛商场,导购员殷勤备至地迎上来,热情地推销一款又一款商品。朋友不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几次对老公说:“我们走吧!”可他就像没听见,依然跟着导购转来转去。朋友气坏了,扔下老公,一个人跑到老远去逛。她是学过心理学的,每次发脾气之前都会让自己停顿3秒钟。她一边逛,一边就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我觉得被忽视。在生活中,老公是一个重视太太意见的人。那这么一件小事,我为什么会如此在意?

  她又主动回去找到老公接着逛,但心里依然在琢磨。她知道,这种反应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关。在被父母管束的青少年时代,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必须听话,她不能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那时起,她最痛恨的就是亲人不尊重自己,也会很轻率地给亲人下这么一个结论。

  的确,像这位朋友一样,莫名其妙的情绪会渗透到生活的每分每秒。当碰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我们往往会抱怨客观环境出了问题、对方太过分或自己当下太愚蠢。可是,也许这并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我们过去的感受、形成的价值观在这件事上进行投射。

  强大外表的背后是个小小的自我

  人的整体心理状态完全是过去经历的延续。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很多事已经过去了、忘记了,我已经很优秀、很完善了,但每个人过去形成的感受,还是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影响必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家庭中的排行、学校生活、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由此形成的家庭氛围,它几乎造就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不自觉、不自知的。也许不是打骂,却留下比打骂更深的烙印。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管他长大以后挣了多少钱,地位有多高,他都可能不喜欢自己。很多品貌俱佳的女孩,哪怕身边有再多的追求者,她都无法获得自信。

  这种伤害,年龄越小烙印越深。就像俄罗斯玩具“套娃”,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外表,但他内心深处的自我,却还是小小的一个。

  很多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之后就把孩子扔到姥姥(奶奶)家,因为自己要忙工作、忙事业,顾不上啊。但幼小的心灵本能地要依赖他人,因此,姥姥(奶奶)就变成了“妈妈”。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往往又把孩子接到身边,而这时,妈妈意味着什么呢?多半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最要紧的是扔来扔去本身,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长大以后,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给自己设置一道墙,不允许别人靠得太近,不让自己再心痛。

  将来在他处理与爱人的关系上可能会表现出两种倾向:要么对分离产生焦虑,牢牢地把爱人绑在身边,在对方身上找到心理需要。要么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与人分离表现得出奇地冷漠和决然。

  12下页

3)及时为孩子抚平心灵创伤

  摘要: 及时为孩子抚平心灵创伤, 及时为孩子抚平心灵创伤 孩子的心就像稚嫩的花瓣,生活中在成人眼里感觉没什么的遭遇,却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如果不及时抚平,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出..

  及时为孩子抚平心灵创伤

  孩子的心就像稚嫩的花瓣,生活中在成人眼里感觉没什么的遭遇,却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如果不及时抚平,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出现精神障碍。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的记忆,忘掉不愉快的经历,需要家长的爱心和专家的帮助。

  心灵阴影知多少

  实录一

  明明是一家全托幼儿园中班的小男孩,最近老师发现他有点厌食(不是一般的食欲不好,而是对所有食物都不感兴趣)。由于只有周末才被接回家,家长对明明的厌食并没有发觉。老师把明明厌食的事通知家长的时候,他的家长非常吃惊,立即带明明到医院检查,结果却发现明明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后来家长只好带明明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知道原来是妈妈带明明度假时看到一个人溺水而死,当时的情景在明明心理上留下阴影而导致了厌食。

  实录二

  巴豆小朋友平时比较文静,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很有小姐姐风范,可自从目睹了一次失火后,她变得经常莫名其妙地尖叫,还经常突然拉起小朋友就往外跑,并因此一起摔倒过好多次。老师批评巴豆,告诉她不要突然尖叫,不要趁小朋友不注意时拉别人,巴豆就哭闹着要回家,第二天不肯上幼儿园。

  专家解心结

  孩子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情绪的反应往往比成人激烈得多。他们有的早期表现为因害怕、紧张而引起的哭泣和烦躁不安,因而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食欲不振、攻击他人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孩子也许会慢慢忘记刺激性场面造成的心灵伤害,但也有一些孩子却不容易抚平恐怖场面造成的心灵创伤,挥之不去的记忆会使他们常常不自觉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害怕接触陌生人,甚至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心灵创伤的经历。

  如何帮助心灵受伤的孩子平安度过心理危机呢?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多给孩子一些保护,避免他们受到恐怖场面的刺激。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的害怕心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大人交流并对外部世界认识、思考的过程中出现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对什么都不害怕、无所畏惧的人。年幼的孩子,受到恐吓特别容易害怕。孩子受到惊吓,往往容易形成胆怯、畏缩不前的性格,从而导致不健康心理。为此,对孩子的害怕,大人必须弄清原因,具体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疏导。一般说,孩子的心灵创伤多半是由于恐吓造成的。

  如果孩子不幸受到了心灵伤害,家长就要及时地给与关心和帮助。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让孩子有安全感。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三哈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保健资讯推荐

热门保健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邮箱:
滇ICP备202300577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