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网

三哈网

 > 百科

 > 健康

 > 双卵巢多囊性改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双卵巢多囊性改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4-27 16:10:46

Ⅰ:双卵巢多囊性改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做超声检查的时候会看见卵巢增大、包膜回声增强、轮廓较光滑、间质回声增强,一侧或两侧卵巢各有12个及以上直径为2-9mm无回声区,围绕卵巢边缘呈车轮状排列,称为项链征,连续监测未见主导卵泡发育及排卵迹象。

Ⅱ:多囊卵巢的原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的理论两种体系。遗传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族发病的群居现象,非遗传性的因素主要指孕期由于母亲体内高雄激素水平,容易导致女性胎儿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几率增高。该病主要症状是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痤疮、肥胖、胰岛素抵抗,B超检查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熬夜,饮食清淡以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多运动锻炼,适当减肥,可以减轻病情,治疗主要是维持月经、生育功能。

Ⅲ:右侧卵巢多囊是什么意思

  右侧卵巢多囊是女性做妇科阴道超声时,发现右侧卵巢中,直径2-9mm的卵泡,数目达到或超过12枚,称为右侧卵巢呈现多囊样改变。如果女性同时又存在月经紊乱、月经稀发、月经频发的问题,或者是没有规律的月经周期,甚至是闭经问题,即使只有右侧卵巢呈现多囊样改变,仍然可以诊断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诊断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其实是全身性疾病,与双侧卵巢都呈现多囊样改变,或者是右侧卵巢呈现多囊样改变是一种疾病,不是一侧卵巢呈现此改变,病情就比较轻,双侧卵巢呈现多囊状改变,则比较重。

  只要诊断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可能出现全身代谢问题、胰岛素抵抗问题,以及月经紊乱、不排卵的问题。由于患者月经紊乱、不排卵所导致的不怀孕问题,因此如果患者右侧卵巢多囊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进行治疗。如果B超发现右侧卵巢呈现多囊样改变,但是月经规律、能排卵,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不需要进行治疗,说明卵巢储备较好,或者是以前口服过避孕药,是避孕药所导致的卵巢呈现此类改变,在停药之后,右侧卵巢多囊样的改变会消失。

Ⅳ: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否能够治愈?

  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它是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经常出现在育龄妇女之中,而且出现的次数比较频繁。那它能治好吗?答案是可以。只要病人配合好医生的治疗,还是有方法治疗的。

  

  一、导致囊卵巢综合症的有四个因素:

  1、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

  2、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失调。

  3、卵巢类固醇生物合成所需酶系统的功能缺陷。

  4、还可能与染色体的遗传有关。

  二、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表现:

  1、不孕。以原发性不孕较多见。

  2、肥胖。或只有体重增加,而肥胖不明显。

  3、多毛,以上唇、两臂、下肢为显著,乳周、下腹中线可有1至数根长毛。

  4、妇科检查,可触及一侧或双侧卵巢。

  5、月经稀发、月经过少、继发性闭经。无排卵月经、月经过多、过频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三、多囊卵巢综合症常见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病人应该积极进行锻炼,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降低体重。这样可以促使雄激素水平下降,对恢复排卵有利。

  

  2、腹腔镜手术治疗: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效果都不好,就需要考虑腹腔镜手术治疗。在腹腔镜下,手术穿刺卵泡,使雄激素水平下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对抗雄激素的作用,促使卵巢排卵。棒女郎凝胶能有效补充生殖系统所需的雌激素,激活卵巢,养巢驻颜。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而且经常出现在育龄妇女当中。不过,病人不要感到过度担忧、害怕,治疗方法还是比较多,只要病人平时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最好能够及时发现、提早治疗,都会增强治疗效果。棒女郎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Ⅴ: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注意事项

  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旦确定怀孕,就应该口服地屈孕酮片或者肌肉注射黄体酮,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部分是卵泡发育不好,就是有可能怀孕后出现黄体功能不全,所以,尽早补充黄体酮非常重要,这种病人往往都有体重增加、高血脂、高血糖,所以,怀孕以后一定要清淡饮食,不要劳累和熬夜,适当活动,才有可能怀孕成功。因为这种病人怀孕以后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或者自然流产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要尽早进行调整身体的治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三哈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邮箱:
滇ICP备202300577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