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网

三哈网

 > 百科

 > 健康

 >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4-28 04:59:35

(1)冠状动脉狭窄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8月30日在新华医院做了CT增强双源检查,部位和方法:冠状动脉(平扫+CTA)放射学表现:冠状动脉平扫示:RCA,LM,LAD及CX见多处小片状钙化,心脏各瓣膜区未见明显异常。冠脉CTA示:冠状动脉分布呈右冠优势型,左,右冠状动脉起源正常。RCA粗大,清晰,RCA近中段可见混合斑块及软斑块致管腔重度狭窄;RCA远段见钙化斑块致管腔轻微狭窄。LM粗大,清晰,见混合斑块致管腔轻度狭窄。LAD粗大,清晰,LAD近中段可见混合斑块及软斑块致管腔轻中重不同度狭窄。CX粗大,清晰,CX近中段可见混合斑块及软斑块致管腔轻中度狭窄。放射学诊断:冠脉诸支钙化及混合斑块伴管腔多处狭窄明显,建议DSA。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平时有服用心脏药物。 请问大夫这样的情况是否一定需要做支架?是否可以药物治疗?因为病人还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及其他疾病?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CTA提示冠状动脉有病变,且病变较严重,结合你有糖尿病的病史,你一定要加强药物治疗,如要按时服用阿斯匹林、他汀类调脂药,避免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时如有高血,也要很好地控制,重视血糖管理。

  其次,要看你有无心绞痛的症状,如有较为典型的症状,且在合理的药物治疗下,仍不能控制症状,请尽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准确的情况,决策可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方式(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在严格的药物治疗下,你没有心绞痛发作,就不需要马上行造影检查,但要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定期随诊,由医生决策可择期行造影检查。

  当然,造影检查结果明确后,也不一定必须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不可。要评估手术的预期效果如何,手术的安全性以及病人承受这种手术的风险如何。总之一句话,病人能否从手术中获益而冒的风险相对较小且好控制,才能决策手术。

(2)冠状动脉狭窄的原因

  冠状动脉狭窄的原因包括: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由于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导致冠状动脉中层纤维化、钙化,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2、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目前冠状动脉痉挛的具体原因未明;

  3、心肌桥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脏收缩的时候会压迫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4、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往往比较年轻,病变往往比较严重。

(3)冠状动脉狭窄怎么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时可以诊断为冠心病。临床上针对这部分患者采取治疗手段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但小于70%时,更多采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大于70%,临床存在胸痛症状,需要考虑介入治疗,即球囊扩张配合支架植入。

  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较为严重,属于多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呈现弥漫病变,不适宜进行支架植入或支架植入数量较多,这种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心外科搭桥治疗。还有更严重情况为血管更加糟糕,支架不适合植入,外科搭桥同样不适合,同样只能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4)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上根据狭窄的程度不同分为几级。首先一个是根据血管狭窄的程度来分,如果是直径狭不窄超过50%,叫做轻度狭窄。如果狭窄程度是50%-70%左右,叫做中度狭窄。超过75%以上的狭窄就是一个重度的狭窄。临床上凡是80%-90%以下的狭窄,病人没有缺血症状,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介入干预治疗,只是药物治疗就可以。如果是狭窄程度超过90%以上,病人又通过各项的辅助检查,证实病人有相关的缺血证据,这种情况就需要介入治疗,比如植入支架或者是做冠脉搭桥手术。但是不管狭窄程度怎么样,只要冠状动脉有狭窄,就需要药物治疗。所以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一个治疗方案。

(5)冠状动脉狭窄的成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包括高血压,像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肯定是增高的,另外高脂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还包括吸烟,吸烟明确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的吸烟数量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没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高2-3倍。另外,中心性肥胖,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近期发病率明显增高,当然还有年龄、性别、非反应蛋白的升高以及从事脑力劳动,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这些动脉粥样硬化长时间进展,必定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管腔的闭塞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以及其它恶性心血管事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三哈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客服电话:邮箱:
滇ICP备2023005770号-29